首页 > 网络 > 内容页

今日热文:2023上半动画时评

2023-07-06 16:00:21 来源:哔哩哔哩

1月看得有点少,4月看了挺多。电影这块直接大放血,统共花了五百多块钱。只能说,动画片还是挺有意思。


(相关资料图)

深海:这片实在是没啥意思。画面上看似纷繁萦绕的粒子特效一阵阵地扫过荧幕,但我微微抬起3D眼镜后,合着景深、层叠全是靠眼镜辅助表达的!我一向十分在意动画媒介中“层”的重要性,很可惜,本片里种种颜色在同一块画布上眩目的涂鸦实在是让人失去了注视的能力。

此外,被张扬展示的3DCG之野蛮让人重拾对凝滞,或「間」的思考。技术上的人物建模与演出上如橡皮泥一般的形态变换,其二者本身或许就具有内在的矛盾。我眼中看到的不是角色在行动,而是在光怪陆离的粘稠背景下,色块不停地腾转挪移。永远在手舞足蹈,永远在一惊一乍,永远在挤眉弄眼,被操弄的角色令人唏嘘。

若要谈论故事本身,那非常符合我读完简介后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原生家庭、抑郁症、现代家庭的沟通缺失、可能又有点父权压迫了。说的我都懂,拍摄也确实紧贴这条主线,可是解答是什么呢?对着深刻的话题极尽笔墨地描写,对着未知的答案装聋作哑地敷衍,我实在是流也流不出泪,笑也笑不出来。这种隔靴搔痒感颇有种时代的风味,同时再一次证明了,在人人都在用两套几近分裂的思维方式打量身边、眼前日常的现实世界与网络、作品里非日常的虚拟世界的现状下,肆意差遣的角色实在能成为绝佳的虚拟回路落脚点,迅速爽快按摩。

还有一点很想吐槽,在情绪的高潮阶段,主人公声音的音量一下子提高,导致我听得心惊胆战的。这种非常粗鲁的演出方案实在让人厌恶。

想要成为影之实力者!:愉快犯拥有力量,我觉得这简直如同恐怖故事的背景。人人都在说精良(?)的制作,似乎从なろう系轻改中提取闪光点已经成为显学。在确定场所内的大动干戈总是附带了各种刻奇的视觉特效,意图明显的光影和空间调度无歧义地传递着必须装逼的唯一主旋律,甚至故事本身的阐述也要让位于氛围的展开,已致我早就忘记这超能力黑帮团体到底做了些什么,只能回忆起零星的静止张和各种略显刻板印象的漆黑。

所以演出越通俗易懂越好?这是不是一种按摩?

天使降临到了我身边!Precious Friends:因为不是萝莉控所以没看过TV,这类型的剧场版应该能直接看吧。结果不出所料,果然能直接看,看完马上就去回顾悠哉日常大王的剧场版了。我发自内心地觉得,小鬼和大人属性的空转让人昏昏欲睡,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互才让人心旷神怡。

转生公主与天才千金的魔法革命:实事求是地说,画得真不行。每一个单集都有或多或少的作画失误,虽然能看出想要骗过观众双眼的心思,但始终保持精致的面庞倒有点昭然若揭了。不过就算如此也会安排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设计,或许是一种叙事上的执着。意外地,ED后半段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画面的黑白切换与片尾曲的节拍完全没有对上,其违和感让我在心神不宁的同时更体悟到动画媒介中,视听结合的关键性。

谈及剧情,春物完结之时我就化身氵度舟亢黑了,自然难以有什么公允的评价。在播出前本片以“真百合”收获了广泛的溢美,实际上,情愫的萌发与进化似乎完全依附于政治戏码的矛盾冲突。先不谈及“金锄头”般对王室种种蝇营狗苟的幻想,客观外界环境成为任人打扮的背景板,仅需提供百合投喂的正当性好像就能功成名就。人物的行事逻辑仅仅成立于剧中展现的各个主要人物之间,似乎这理所当然,但围绕剧中人物旋转的世界多多少少有点随意、有点儿戏。

新福星小子:最为经典的校园轻喜剧之一,最为丰富的搞笑奇幻剧之一,最为古典的昭和怀旧剧之一。花谱所演唱的ED1难道不是对这部动画最完美的概括么,难道不是令和时代对昭和青春活剧的真情回应么?若把画中世界当作思绪遨游的场所,其必然拥有不受现实规则左右的特权。看着うるせぇやつら,我真心实意地提出疑问:“我们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开不起玩笑了?”

闪闪发光的镭射牵引我走出阴郁的夜之城,步入温馨的平凡小镇。这里没有主线故事,少有矛盾冲突,只有个性鲜明的角色每日欢天喜地地闹腾。我只是不停穿梭在街头巷尾,偶尔跃迁到浩瀚星空,痴迷地捕捉着日常化的非日常之彗尾。活泼的年轻人时刻迸发旺盛的生命力,吵嚷的雰囲気始终笼罩跃动的小城镇,何尝不是桃源了!

应接不暇的角色们纷纷亮相,他们与我却仿佛像老朋友一般熟识,不停催促着我跟上他们的身影。就算进行了焕然一新的重置,浓郁的昭和气息还是让人思绪万千。留存于岁月记忆中的背景环境、古老而颇具开创性的人物设计、大开大合的段子、快步向前的文脉,无不让人惊叹于高桥老师的笔力深厚,以及作品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契合。我从未体验过运用如此贴切的漫符,很少见识到色彩如此鲜艳的人们。

完结已然数月,听着森口博子的新专辑,沉重的怅然若失涌上心头。今天,那个世界的人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别当欧尼酱了!:与去年同样美誉为“作画片”的DIY进行对照,不难发现对头发内侧的色指定都强烈地区别于传统影处理,外露地彰显了主人公的异质,深刻地提示了小世界的现象。此外,构成角色的色块外围勾线轻重同样成为演出的重要一环,使画面信息量更直接地为观众感知。看到指节被模糊处理的双手,我便再一次体悟到作画大拿云集的充盈感。全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EP8,利幸的绘柄和tnk的演出达成了精彩的融合。强调物理位移约束的头发与可塑性极强的Q弹脸颊同时出现,但其实不过是简单线条的包络!虽然想象力的勾勒让人倍感激动,但在每周固定的画面刺激下,瞳孔里映照的光芒在闪动,对我而言不透明的第四面墙却遮蔽了无处落脚的共情。我似乎只能感受到,呃,“学术价值”。

故事围绕着对性别交换这一在交织着欣羡感的好奇心驱动下的传统探求给日常的彻底改造之再发现展开,同时也不出意料地,在以对待创作物时所特有的一厢情愿去粗糙构建的盆景中选择明确抽离于现实议题。海市蜃楼般的四季流转、管中窥豹般的只言片语,我连化身为家具、课桌、街道的一角而注视这份充满氤氲的空气都做不到。最终回的电车一景则更为直接,缓缓沿着窗外的T.B仿佛在直接质问观众与作品间的联系,似乎对箱庭些微的染指都理应受到严厉的呵斥。怎么说呢,类似于手段强硬的宣传片?

但客观而言,空气系作品的延拓绝非走到终点,被观赏的美少女(男)们为了顺应凝视方式的革新而最先做出的改变,似乎就是安然地排列于新媒体的画框之中,无意识地表演。

铃芽户缔:这片刚播完就在社团里进行了大范围的争论(主要是我一对多),如今再来回想,女主人公已然与“天皇”的形象合二为一。飒爽英姿很多时候是宗教代餐,人定胜天很多时候是扯鸡巴蛋,诚哥在311后见到不合时宜顺季开放的樱花时,想的是什么呢?

自君名起,新海诚视角的世界系就具有极为同质的背景设定。世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个人却只能在世界中寻找投射意志的媒介。与此同时,世界系这一脱胎于大机器人作品的类型,其主体“人”的延申最初建立于以机械结构美学为核心的巨大装甲给予人们力量的扩展,而之后力量重心的偏移渐渐剥离了已然拥有、融合超能力的人们与本应作为动力介质的外物,而在最后达到了个体本身形而上的进化。在这一步步的演变下,寄托于客观实在(即便是在虚拟世界)的物质崇拜也逐渐向人的崇拜演化,宗教的意味愈发浓郁。想必经文化的最新力作,就是铃芽户缔。

但若以宗教的视角考查,必须承认的是,新海诚选择了最讨巧、最温和的方式用羽毛扫轻抚皮肤,以期已经治疗了十数年的内伤所造成的痛苦能够经由精神慰藉排遣。我之前曾开玩笑说如果让高畑勋来拍,主角肯定就是住在福岛安置房备受欺凌侮辱的灾民,以及荒草丛生下一辆辆救援车辆的海天一色。结果看完铃芽后才发现一部短片,是廖化在宅社福岛分社拍的(《想いのかけら》),或许又是一种折衷的回应了。

可是,相较扶桑花和迷途之家,新海诚还真现代不少,至少认识到了民族伤痛的外部性是多么显著。因此,有这样行动力卓绝的大和美少女强拉着你起身迈步向前,至少我是不愿甩开手呐喊的。

剧情之外,我心悦诚服地认为新海诚是最懂得都市生活的当代动画作家。数码产品、社交媒体、车辆内饰、城市风貌,观众们得以面对现实的高精度再现,进行旅途的代偿式体验。在皇居地底铃芽掏出手机查看地图的那一刻,走出隧道后率先寻找便利店充电插头的那一刻,我就发现细田〇、佐藤〇等等已经失去了掌控时代脉络的功力了。所以还是不要涉足这样的题材比较好,为什么不去拍具有历史感的冒险活剧呢?

总而言之,我是诚蜜。

阿鲁斯的巨兽:因为海法纪光看的,结果tm故事都没讲完,最终回完结待续但这质量绝对不可能有续作了,完全是水平太低导致的。

致深爱你的那个我/致我深爱的每个你:现在有太多TV规格的动画上影院了,我觉得十分野蛮,简直就是诈骗。这部电影尤甚,甚至必须得看两部才能体验全部故事。这让我一下想起了两年前游玩过的一款JRPG——绯红结系,以致观影时触发了各种各样的PTSD。

画面贫瘠到我都不晓得有什么地方可以说的,只能谈谈剧情。但是很可悲的是,剧里的各种科学设定有点……和我专业对口了。所以很难入戏、很难感悟、很难评价。不过硬要说的话,还是比hello world优秀不少,至少会杂糅点寿命论进去,不会突然在结尾“你醒了”。但树状的平行时间线叙事已经同质化得太严重,以致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最朴素的构想,像是某种从人类共同意识集合萌发出来的产物。或者就单纯是什么小妙招

不过现代的日新月异与古典的情感交互之差异实在是聚光灯下的时代热点。前一时刻到处闪烁的代码和数据与后一时刻人们相互交往的笨拙和单纯象征着每个社会湍流中漫无目的地寻找落脚点的患者所视而不见的葛藤。

杀手奶爸:动画看得越多,我就越来越怀疑自己:动画的剧情,真的有如此重要么?

想必只有真正的PA粉丝,或者是钟情于女性向作品的老饕才会看这片。就算是再没有眼光的观众,也会在动画的开头部分就明显感受到远超间谍过家家的构图水平。多人同框的层次感、人物与家具的互动、复杂而完备的室内空间设计都得以让观众脑内的建模清晰明了。作画同样不俗,得益于女性向作品的通解形式,人物的肢体、位移、时点始终被强调,肉体的欣赏并不流于美丽造型的陈列摆放,甚至连丰都在里面画了一段!(虽然摸了)此外,如此明丽而高对比度的背景让我想到了GREAT PRETENDER,越想越觉得像,说明我们PA日后必将创造霸权!

可悲的是,剧情实在蛋疼。我思考了很久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应该多浏览微博热点话题?是不是应该阅读小红书烤肉店repo?是不是应该去豆瓣群组一探究竟?我好像便乘冷无缺的保守主义小作文发送机器了,归根结底还是看得太少。

其实对于一部动画作品,单纯因为故事情节,或仅仅是某些要素就触发了逆鳞,就开始口诛笔伐、扯大旗了,我觉得这是素养不够的体现。将想象力作茧自缚的行为无异于和动画艺术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为什么看不到剧情之外的美妙部分呢?(富野.jpg)但是天神下凡的恐怖分子带娃真的很愚蠢。当下的文艺作品常常把对亲情的回归落实在一厢情愿的美梦中,以此将普适的议题从大脑觉醒度不够的一般人所拥有的共性中摘除,进而能够在标榜文明的同时达成设定上的深刻。但这不是一种收缩、敌意、对抗一切的姿态么,我,我,我觉得我还是个彻头彻尾的野蛮人!

正因如此,重看间谍过家家的ED2,我感到很愉快。

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初吻不会结束-:为什么冻鳗被称作动漫,这个译名本身就带有充足的时代烙印。在霓虹アニメ产业刚刚萌芽的时候,涌现了大量的“动态漫画”、“电视漫画”作品,而我执拗地认为是宫崎骏跨越次元的构图水准才得以将动画与漫画媒介上的鸿沟彻底暴露于观众眼前。可喜的是,这种渊源上的藕断丝连在这部OVA(剧场)作品里被再一次唤起,而现在,虽早已摆脱数十年前的窘迫,多媒体的浸染似乎成为远古矛盾的替身使者,不断地向人们发问。你所欣赏的一部作品,究竟包含了哪些元素、哪些部分?至于为什么动漫被称作冻鳗,可能是因为喜欢二次元的人都没什么朋友,不懂怎么和别人社交所以特别喜欢讲冷笑话。而且还有心理疾病,喜欢攻击自己,真是搞不懂怎么想的。

辉夜动画作为现代日式动画演出方针的注脚,生动地诠释了观众眼中的画面会如何诱发内化的心理活动,例如:画面信息量的多寡本身就能成为一种信息为观众提取;以侧脸口パク为原点的动画理念揭示了透视这一现象对抽象线条、色块的形象化来自基于想象的规范;明确位置关系时,以虚拟的镜头为坐标原点的场景构建需要实现视效的最大化和相当刻意的视线引导(最通俗的即宫崎骏和押井守对谈中,《未来少年柯南》里的一根线条);特效背景(速度线、带有简单图案的色块等等)与视听沉浸的糅合需要的是位于后室的心象世界之既视感共鸣,是极为形而上的思维逻辑链之具象化,等等。但在一次次捶胸顿足中,我深感自己是说都不会话的钝汉,完全无法用文字勾连故事、画面、我这三者间的感应,十分悲痛。

再者,还是同样的,动画看得越多,我就越来越怀疑自己:动画的剧情,真的有如此重要么?作为坚定不看原作的观众,动画作为我第一次接触某个故事的媒介提供与我近乎全部的信息。此时,若是经由各种渠道获取了原作的相关信息,尽管原作中打着相同名号的人们做着相同的事,我却总觉得不同演绎方式下的他们似乎成为了克隆人,真是拥有如此人物画像的角色吗?众所周知,千里眼的存在将许多作品的末路过早地埋葬,而辉夜尤甚。只得感叹,创作者的无上权力生生介入充满私密性的二次元体验时,其强大的破坏力。

舰队Collection 总有一天,在那片海:呃,这片的价值只有夏活的削甲倍卡暗示。最后一集鸭华出场的瞬间直接就绷不住了,舰娘与深海究竟是在进行怎样的战斗!说是仿照史实改写,可能感触最深的就是大本营战报了。

舰c玩家都是很好的人,在一年四次大型吃屎活动中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在电脑面前久坐数小时只为了看贴图对撞,捞船空军;在极为贫瘠、全靠脑补的游戏内容之上,造就了划时代的同人奇迹。凭借着共同的热爱,从线上走到线下,从网友变成朋友,注视屏幕上的伙伴,踏上现实里的甲板,形成生活中的习惯。近代历史信手拈来,舰船知识娓娓道来,博闻强识是提督的禀赋。二创梗图源源不断,次元盛会薪火相传,通晓古今是阿宅的天性。动画做成这样,对得起我们吗!

骂归骂,看已经看了,结尾舰娘来到现实世界确实挺意犹未尽的。回想如火如荼的线下活动,庵野秀明似乎与田中谦介达成了惊人的统一。从虚拟世界抽身踏入现实的瞬间,可能才是和解的第一步。

THE FIRST SLAM DUNK:其实我从来没看过灌篮高手,这部电影是和篮球健将一起去看的。自然,我对于篮球的了解仅限于姚明、易建联这样的人名以及大学必修的体育课上糟糕的孤独回忆。战术指导、球员跑位等等专业的技术我仅仅一知半解,故不敢妄论一整场篮球赛在设计上究竟有多出彩。但3D与手绘结合的新高度深深震撼了我。

整部作品大多数时候都采用3D建模+手绘修正的模式,故而在优秀动捕演员的加持下,极为复杂的肢体位移和运动矢量得以充分的还原。而我最关心的,是具体修正了哪些地方。可惜电影不能倒放,留存于我记忆中的,是勾勒肌肉的线条与光影指示下的色块构成完美的贴合;是基于实际动作的真实还原与刻意夸大的obake所带来的视觉冲击间平衡的互补;更是毛发、瞳孔、耳廓等等器官因为建模而达成的彻底再造。现在再看少女乐队哭,只得扼腕叹息,什么东西!

而在纯手绘的绝杀球部分,画面上仅存晃动的黑白两色,风驰电掣的镜头移动似乎贯通了漫画原作一个个分离的格子,达成了冷静的狂野!电影院看到的瞬间就认定是今井,在近两小时的鏖战后,此般酣畅淋漓的手绘让人彻底融入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原始冲动。散场时,才惊觉后背已经浸透。

剧中把主角的过往插入球赛的间隙,这样的做法我不置可否,毕竟是第一次了解这个IP。但如果把live切成一段一段,那势必会对演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剧场版 高达G之复国运动:昭和高父最后的绝唱,手绘机战最后的荣光,无法被撼动的划时代呐喊,永远被铭记的真善美光辉。尤其是第四部剧场版后半段的战斗为动画史上所罕有,借年轻人的怒吼,富野传递着他眼中世界的症结。多方势力,各种诉求全部融合于一场宇宙维度的总体战、运动战中,正是所谓「アニメじゃない」。我以后,可能真的再也看不到这样畅快的萝卜片了。

在与NHK的访谈中,富野直言本作的TV播出时,根本没人往他所想要传递的思想上作文章。其实我也没有意识到,原来是环境资源问题!在他义愤填膺地抨击狗万代不干人事后,我瞬间意识到时间上的纵深早已吞噬我们所有人,而他作为终点线前的人,其蓦然回首显得如此温柔。

很多人认为富野笔下角色的台词非常电波,有意识流风味。我始终觉得这是他对于创作“子供向”作品的一种持续数十年的恪守。具体的语录难以完美复述,只记得他说过类似于自己的作品若是不能被电视机前的小朋友理解一丝半毫也完全无妨,只需在孩童的心中留下这个老头子到底在絮絮叨叨些什么的疑问,这种回忆在将来就会像种子一样成为他们童年最好的回馈这样的话。正因如此,人物口中的台词几乎全都蕴含当事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若要通俗易懂地解释,就是会说出很多非常“痛”的台词。贝尔利被面具男步步紧逼后,直接大叫:“被你称作杀人凶手,我感到很害怕!”。人们毫不掩饰地道出心灵深处的最强音,我只得羞赧地流下热泪。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往往迫不得已地失去激情、失去活力、失去生命力。但抛弃激情、活力与生命力本身并不是成长的证明,只会让我们加速滑向空洞的深渊。成为无趣的大人,最终只会在活泼的年轻人面前尖酸刻薄地说教显摆,如此末路,是最应被修正的。

整个故事的结尾,所有角色仿佛纷纷打开公频窗口,在激烈的混战中达成了惊人的和解。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酣畅淋漓地亲历着心的交互,并在最后一致将矛头指向根源性的始作俑者。活在过去的人们所犯下的罪过并非强加于新生代的诅咒,而是在命运的螺旋中化作沃土的养料。创造新时代的永远不会是老人,与世界同进退,是属于年轻人的特权。

BD box上的小标题完美地诠释了整部作品最朴素的创作意旨:A Message to the Future for All Children Through the World.

赛马娘RTTP:完全超越期待的web动画。光是山崎淳的人设就让整部作品的散司提高了几个档次,前并的obake更是让竞技体育的视觉再现进入主客观统一的境界。

很可悲,我不是马迷,并未了解现实世界里赛马们的传奇经历。我所时刻关注的,是台阶上的腿、沥青上的腿、石砖上的腿、沙滩上的腿、舞台上的腿、更是赛场上的腿。腿、大跨步地冲刺、酣畅淋漓地奔跑,人是马,马是人,源于生命本能的澎湃,承自纯粹天性的激荡。

CyP绝对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领跑动画业界的佼佼者,我是如此论断的。

镜之孤城:画得不行,不是靠井上俊之和松本宪生画两卡就搞的好像有剧场版水准了一样,实在是欺诈。

前半段的霸凌反击深刻地揭示了外部性的帮助是救赎的必要条件,这我是非常认同的。但由于整部电影谜题的答案实在是过于显而易见,使得后半段围绕其展开的一切显得索然无味。最后的一厢情愿不能让我停止发问:“剧中的人物自顾自地迈步向前,是不是忘了牵起观众的手?”于我而言,是与声之形相似的未能给出答案的作品。

这下给原惠一祛魅了。

剧场版 刀剑神域 进击篇 黯淡黄昏的谐谑曲:泳池那段忙着认卡了,完全忘记欣赏妙龄少女的体态,实在是让我追悔莫及。过场动画般的剧情非常无聊,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呃,亚丝娜好白。打斗倒是相当精彩,结果还是忙着认卡了,只感觉密室的结构被如此大胆地调度,CG技术对动画业界的发展真是功不可没啊。

看着书柜上一排的刀剑小说,我陷入了沉思。亚斯娜她,是不是有点惺惺作态了?绝无可能,或许是因为我不是桐人。加速世界,启动!

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没看过原作,但这部片仿佛就不停地让我忽视剧情性,用绚丽的色指定让我沉迷于万花筒中无法自拔。

车站上送伞的情节非常罗曼蒂克,很可惜,不是一把红伞。咖啡厅里的凝滞十分扣人心弦,很可惜,缺了阵阵蝉声。在大幅偏离常轨的人生中,稍稍偏离常识人所谓日常的瞬间,反而充满了仅此二人的私密性,让人好生欣羡。

本片的色彩运用相当先进,也是业界进化的缩影。赋影处理以鲜明色彩,予光特效以数字质感,我们眼中的影像,始终牵引着我们的想象。

想了想,什么是残念,这片就是残念系集大成之作。

美少女战士Cosmos:老早忘记之前讲了什么了,几乎以新作的心态去面对这部作品。看完上半篇,我只感觉大家好像都被解放了啊.jpg 但在中场的「ムーンライト伝説」过后,后半突然一转深刻的内面讨论、炽热的理念碰撞、浪漫的时空交叠、雄伟的银河史诗!Sailor moon在金色光辉的笼罩下,联系了小我和大我,在时间的狭缝中寻求着拯救和救赎的道路,而最终坚实的落脚点便是宏大、纯粹、简单的爱。超人的姿态提示了魔法少女这一意象的永恒主题:人类本真感情的畅快释放。外我与超我的否定之否定下,彻底介入世界的改写能力成为追求乌托邦的最趁手工具。魔法少女是破坏与秩序的女神,亦是所有人为之憧憬的,理想的化身。选择相信的魔法,愿意相信的魔法,相信的心,就是我的魔法!

必须要指出,芳山优对“变身”的理解极为深刻,我认为是真正具有知世精神的出色原画。古典的大开大合与古典的变身bank,朴素的真善美与朴素的情感渲染,充满推背感的剧情时刻彰显了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所需要的是什么,相当精彩!

我心里危险的东西:虽然画得不太行,但是牛尾的剧伴相当一流,我感觉比电锯人好多了。

看过的观众应该能发现几乎每一集都有的下头环节,这就引出了如何塑造“真实感”的问题。很少有初中不傻逼的男生,但是把逆天拍出来就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吗?至少我觉得非常崩溃,黑历史喷涌而出,让我在收看剧集的同时止不住地敲打大腿,都没心思关心二人关系性了,只是单纯将画面上的资讯映射到古早的回忆中,陷入深深的抑郁。这与孤独摇滚式的“天啊这真的就是我”有何不同?显然,心声的复现与实际行为的体验完全是两个维度的共感,对于后者,“我”的落脚点沉重地砸落在年轻时的缺憾里。尤其是经常性朦胧的摄影,更是使劲地把我往记忆的泥潭里猛拽,相当令人惴惴不安。

很多人认为这部片与常见的“工业糖精”有显著区别,虽然我不怎么看所谓工业糖精,不过最显著的特征应该就是各种蛋疼、尴尬的窘迫行为,哪有中学生不样衰的。但样衰必须得拍出来,否则不就是「ガチ恋」么。

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爆焰!:小泽和则的特效作画相当瞩目,魔法究竟是什么,仿佛像德芙巧克力一样的丝滑流动,仿佛像放射性射线一般的刺眼荧光,魔力就是如此形而上的投影,伴随着轰的一声,形而上向形而下塌缩的那一刻,世界的面貌也被大魔法使所形塑。如果说魔法少女操纵着破坏与创造的力量,那对于大魔法使而言,魔力散司、招式品味则是更让人倾心的一生追求。从实用转向审美,荒诞却又不失堂吉诃德的根性,而在现实与理想间来回踱步、故作深沉的,就是主人公惠惠。

可能只有每个礼拜片头的中二学生齐聚一堂摆POSE稍微能体现些制作水准,不得不承认,外包给韩国人的太多了,有那么一瞬间,我看到了近20年前凉宫春日的影子。凉宫春日,惠惠不就想当凉宫春日么,惠惠不就是凉宫春日么!芸芸不就是1096学姐么!我逐渐理解了一切。

惠惠就像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的,天赋异禀却又稀奇古怪的奇葩。素晴本篇的ED、红传说的ED和爆焰的ED无不提醒着我们一件事:人生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永远稍微偏离常轨的每日中,与同道中人分享荒诞、体验整蛊,最后爽朗地大笑。会吹牛逼,会占小便宜,会耍帅,会受委屈,会谈天说地,会精打细算,会见人下菜,会真情实感,会自我意识过剩,会终日郁郁不得志。完全的清水寡汤让人在沉寂的氛围中失去趣味,彻底的翻天覆地又让人在紧绷的周遭中特立独行。中途半端的人生与中途半端的人们相伴,是最让人羡慕的幸福。所以我非常喜欢惠惠的母亲

最后几集特别让人感触,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早已明了今后四日小队的孽缘,时刻出现在背景板里的角色撩拨着人物纽带,衍生出基于未来视的妙趣横生。在另外一个次元里,我们也时常感叹世界真小,或许,一期一会的淡淡凄凉就能如此和解吧。

突然想到,二次元是极具私密性的体验,但在体验的过程中,我们却止不住地把自身的意念投射到在观众视线所及的范围内人与人的交互上去,似乎显得越缺什么就越是要表达什么、接受什么。现代人不完整,所以就条件反射般地寻求填充物,而互联网狡猾地推动了这一切,令人脊背发凉。

跃动青春:PA制作这部动画,我不得不觉得相当意味深。出合小都美每次都会带来别于时代文风的秀气作品,不落窠臼地外显着被影像资讯轮番轰炸后,锐度不断降低的观众之视线所目不能及的明丽风景——人。角色并不作为叠在BG前的book存在,而实在地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动画中的镜头此时更类似旅行时挂在脖颈下的相机,记录着相片的接续。

如此笔法具有强烈的宣传PV印记。但我又没真的去过类似于剧中的学校,还没被狠狠祛魅呢,带点滤镜有什么不好!突然一下意识到浏览小×书上景点返图和实际到访当地后的亲历感受之偏差了,本片果真是一部让人迈开步的作品,莫非是对旋转少女的另一位面的回归?

天国大魔境:闹挺大,藤田春香和五十岚海的名字突然被广泛熟知了。但这故事不是没讲完么,要给剧情评价显得太不负责任了,等第二季再说。

回到演出手法上来,其实我一开始还觉得藤田春香做得挺有感觉,后来才发觉这全是由于我不看原作导致的。如此处理扼杀了后续反刍的空间,像是将自己的解读涂抹在殷红的晚霞上,把这一瞬间踏实地留在了那个傍晚,可能她也不是原作党吧。

至于五十岚海,其实我觉得处理得相当不妥!单集内的各种妙手可以在各种动画解析里看到,我就浅谈我所不认同的地方。吉成刚的那段异质感太强,放在任何心象世界以外的地方都不合适,完全是突兀、独立的存在;人物面部表情的画法似乎生怕观众看不出来是承自脱离噶的,作者性以跋扈的姿态驰骋于画布上;废弃大楼里一枪崩掉蛭子半身的动作竟然选用了静止张,亏我还特别期待那一段的特效作画。归根结底,这种大多只会出现在以年为周期的作品中难以弥合的叙事风格不统一问题,竟然在IG出品的季度动画里暴露出来,我十分惊讶。完全应该出现于外传性质作品中的特立独行并不如此令人惊羡,早知道,还是细田守。难以超越的DoReMi 大合奏ep40,21世纪唯一指定神回

其实我最喜欢ep11 8:40处,空中的晚霞似乎恰好契合窗框,嵌在墙体上以油画的形态成为视线、话语的出口。而进入夜晚,以外部视角观测后,不过仅仅是失去窗户的门户大开而已,但再次向外望去,流动的景观被赋予捉摸不透的距离感,窗框以敞开的姿态,完成了尺度的游移。马上去搜索分镜演出,森山悠二郎,在bangumi上都无人评论的人物,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OP很厉害,Weilin Zhang绝对是Web系原画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区分角色的勾线与构成肢体的色块之分离,在解构的意味上达成了视效与心象的双重达成。我之前一直以为这是非常先进的演出手法,但之后在B博看到其实早有如此处理方式,怎么说呢,那就是非常先锋的演出手法了!

魔法少女毁灭者:很符合我对二次元网左的想象,梗都说不明白在那里自慰,都令和了还在迫害妄想症,就不说霓虹了,我他妈去人民广场打牌都能看到新世界城上挂着原神和奢侈品的联动广告,一楼就他妈有水星的魔女风灵HG!求求这些收缩、敌意、对抗一切的人别来霍霍二次元了,我们的爱好不是你们露出阳具的资本!

真正具有二次元之魂的,想必是兢兢业业的动画从业人员,为了这一场闹剧而实在地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要亲手画下将二次元当作儿戏的SHOBON、魔法少女、御宅英雄等人。好像受到人格侮辱一般,我找出御宅族的录像带翻来覆去看。虽然两部作品的出现时间可能有那么些颠倒,但自说自话的本事倒都是不小。

OP一出,就引起了广泛的传播,似乎是“潮流”的典范。我倒是有些莫名其妙了,完全看不明白画面上是什么情况,在观赏鬼畜音MAD时好像也是如此感受。我只觉得,为什么像主角这样的傻逼身边都有美少女围着,你妈的,为什么!

我变得好想看山本宽辱骂二次元。

我推的孩子:其实有两点我十分在意,一是YOASOBI碟片上那一眼上世纪黑胶封面的星野爱,二是集集不带avant直接进入OP的复古做法。这不是明显与故事内容的时代脉络相冲突么,到底是想传递些什么呢?

推子的剧中剧「ガチ恋」确实带有对剧集-观众之间二元关系的探讨,侧重点更多地放在作者眼中符合观众刻板想象的,拍摄过程与staff内部的娱乐圈潜规则、社交平台黑暗面等等方面上。这本身并不稀奇,Z世代就好这口,但我看着画面上的人物在片场之外过着被矛盾冲突推搡的生活时,我止不住地思考:推子这部动画演出上的意图,是不是也成为「ガチ恋」类作品的范式之最好的例证呢。剧中剧露骨地选取争议内容、夸张演员演技、生造情感戏码,唯恐观众不能清晰地明了所谓drama创作背后的种种花招。借演员之口,一种“懂”的心领神会似乎达成了完美的传递。可回到推子这部动画本身,主人公之间近乎时时刻刻受到镜头注视的表演姿态与精雕细琢的姣好面庞,不正是剧中剧所深刻指出的么。人与人之间,是绝不会这样进行日常交流的。观众对小世界的窥视,是绝不应该处于手持摄影机进行拍摄的摄像师位置上(C罗.gif)。自此,剧作想要传递的内容完全被演出决策消弭,我仿佛就在看定型文:“懂得都懂……”

此外,不得不承认第一集的超大杯是动画工房极为正确的营销策略。纵观近年的动画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不少动画都选择播出加长的第一话,还有类似的所谓第零话,以及野蛮的剧场上映。时代在变,业界在变,观众在变,那么对于商业作品评价体系是否需要与时俱进呢?

我能说点好话的可能只有live了。最后一集鲜艳绸绢般的丝带强调着爱→露比的切换,让我对特效作画与action作画的融合下画面的层次进化产生了全新理解。超自然的辉光果真是仅有影视作品中才能出现的神迹,是想象力的反哺。

所以我还是更钟情于特效作画。

地狱乐:还是看看咒术回战2吧。本作剧情非常无趣,画面相当贫瘠,感觉是粗陋的JRPG。只能说制作片场绝对是切实的地狱,MAPPA如今的成绩,自始至终沾染着梦想破碎后的殷红。

机动战士高达 水星的魔女:只要哈萨维和SEED剧场版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始终忘不了第一季中间几集营造的反抗父权形象,现在结尾写的什么情况!我已经完全不想抨击这样的网红作品了,就这样吧,霓虹本土的商业反响也好评如潮。钱少事多还嘴碎,萌萌人看到了真的非常丑陋。

高达回归钢普拉广告的要务,也算是一种回归!

放学后失眠的你:画得不行,故事很普通,就是通过某种可以方便地拿来当作设定的戏剧冲突来展开已经品鉴过无数次的情窦初开。

在虚拟世界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不假,但每每看到什么辣妹都对肥宅很温柔,班上的现充女强人其实背地里是个二次元之类的,我都会非常绷不住。有时候我真的很怀疑,BG作品中女主人公是否真的可以塑造成这般不注意距离感的个体?本作给我带来的这般感受尤其强烈,可能得重修心之壁理论了。

偶像大师 灰姑娘女孩 U149:其实还有一集OVA,但毋庸置疑,这就是2023上半年最优秀的动画。

其实三牛老师的逐集解说已经完备地捋顺了这部动画的一切,我深感没有必要再无谓地饶舌了。唯有一点,我觉得爱丽丝颇有上个世代的二次元作风。在我刚踏入二次元深渊的年代,虽然不像上世纪那样人人喊打,但也不如现在这样张扬、自信。非主流、亚文化的标签是圈地自萌的守备表示防壁,也是同好之间心有灵犀的潜意识。都不用别人来提醒,我们早就自认为低于其他“正经”爱好一等了,所以会藏、会骗、会扭捏地遮掩、会羞涩地沉默。其深层心理,与爱丽丝对待偶像的心态可能完全相同。明明自己喜欢得不得了,却怯于将其外露,故而逃匿到了互联网上,这就是二次元之私密性的根源。而偶像作为被凝视的对象,私密性不得不被无奈地扯破,上述矛盾的惊涛骇浪就化作ep11的MV,为观众所深深共情。

但对爱丽丝而言,外部性的解答仅能成立于剧中,对观众的解答又是如何?或许最终话的ED就是最温柔的提议。

最终,还是想看宫崎骏隐退作,想必能把上面拉一块秒了。

相关新闻